中国体育品牌离“世界”多远?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商标专刊 2005-07-29 14:49

  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激动人心的体育盛事,2008年将首次在北京举行。这将为中国的体育品牌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树立品牌形象与业务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众厂家都看好北京申奥成功之后的体育商机,国际知名品牌的巨额利润也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这些后起之秀。

 

  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认为,北京举办奥运会是北京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助推器,而中国体育产业就是这个助推器的核心燃料。从体育产业和奥运会经济的角度看北京奥运会的商机,我们不应该忽视在当前中国体育产业领域条件最为成熟、资产达几百亿元的体育用品业。今天,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打开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体育明星、影星、歌星纷纷登台为各种体育用品摇旗呐喊。毫无疑问,随着北京奥运会筹办程序的陆续展开,民族体育品牌和国际著名体育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李宁失意2008奥运会

  2005年1月24日下午,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和阿迪达斯-萨洛蒙有限公司(下称“阿迪达斯”)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据悉,阿迪达斯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包括志愿者、工作人员、技术官员以及火炬接力人员的运动装备。引人注目的是,作为连带合作,此次阿迪达斯还将为东道主国的中国奥委会提供运动装备,以及为参加2006年冬奥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提供运动装备。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总裁桑德琳说,中国队的领奖服将由阿迪达斯提供,所有登上领奖台的中国选手都将穿阿迪达斯的衣服。此前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队的领奖服都是由中国的李宁公司提供。

  李宁公司承认,在与阿迪达斯的竞争中失利。该公司的一位高层人士认为,尽管此次“未能中标”,但这并不会影响李宁公司目前的高速发展,成为北京奥委会合作伙伴只是李宁公司2008年北京奥运推广宣传策略计划中的一环。同时,他还强调,李宁公司不是没有继续竞争下去的实力,只是出于全方位衡量投资与赞助的考虑,并且这次较量的影响不是一两年就见效的,可能会持续很多年。

  此前的《洛杉矶时报》曾撰文指出,耐克和阿迪达斯正在使用熟练的商业技巧挤压中国李宁公司的生存空间。
实力和营销:品牌胜出的关键

  据北京奥组委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此次奥运会服饰的赞助招标并没有公开的仪式,北京奥组委一直在和国内外很多著名的服装品牌谈判,最终阿迪达斯取得胜利,所凭借的正是是强大的实力和品牌营销手段。

  强势的品牌需要物质的支持,并非仅仅靠情感的诉求和促销的推动,没有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和营销手段,就无法超越竞争,无法保持品牌持久的优势。阿迪达斯拥有超过700项的专利。世界上第一双冰鞋就诞生在阿迪达斯,其旋入型鞋钉也是个非常革命性的概念。后来,阿迪达斯具有创新性的高档品牌Equipment,则是采用了Feet You Wear技术的产品。耐克“飞腾乔丹”绝不是形象上的简单制胜,而是耐克“空气技术”的全面展示,耐克的哲学也正是更好的技术带来更好的表现。

  对于大多数国内体育品牌来说,技术实力的薄弱成了他们的通病,很多企业的研发处于“兼容并蓄”的模仿阶段,更缺乏专业运动领域的作为,运动鞋款式大同小异,花色不少,却没有专业特征,没有提供明确的功能利益,因此品牌还比较脆弱。现在的造牌,也是涂脂抹粉,抗风险能力较差。

  赞助体育比赛是体育品牌常用的营销手段。体育品牌的赞助商必须进行清晰的品牌战略定位,体育品牌赞助也不能流于形式,应该把视线从狭小的运动场转移到更大的消费者市场上,采用创新的营销技术去获得更大的效果。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跟世界著名体育品牌相比,在销售渠道的开拓、形象宣传以及销售网点的建设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培养消费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外品牌的竞争方面东道主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不应只做国际品牌的“加工厂”

  对于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来说,国际品牌在技术、营销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瓶颈”。

  现在,不少人在谈到中国体育用品的成就时,总爱把65%的世界体育用品,70%的运动鞋是中国人生产的作为骄傲的资本。从长远的根本利益看,这其实并不是值得炫耀的数字。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摆脱加工厂的角色,不知道有多少家没有名号的运动鞋企业在干着为世界名牌加工一双鞋只赚几块钱的事情。我们甚至习惯于在国外的体育用品展会上拿回来一双鞋切开,进而模仿别人的技术,打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擦边球”。

  因此,在涉及到北京奥运会的体育用品商机时,有人认为:组委会自定的器材设备中的不易运输的器材对我国企业来说,可谓是“囊中取物”。这类产品主要以体积大、不易运输的器材为主,比如场馆建设材料,篮球架、排球网柱,以及大量散碎的、技术含量较低的设备。如果中国企业只能依靠这种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可以预想北京奥运会以后,我们的企业仍然无法摆脱世界加工厂的形象,我们的产品永远只能和粗大、笨重之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如今,我们必须鼓励和呼吁所有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要有改变现状的雄心。天津利生体育用品厂的历史经验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利用为世界名牌阿迪达斯来料加工的有利条件,解剖对比找差距,经过攻关,研制出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足球、篮球,经国家队试用和国际足球邀请赛、第十四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使用后,被公认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短短3年时间,但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已经明显感觉到奥运盛会急促的脚步声。今年是世界范围内体育用品企业争夺“北京奥运蛋糕”最重要的一年,为了领取2008奥运会的“入场券”,国内有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应该抛弃旧有观念,向高端市场发起冲锋。他们在与高端市场的强敌一比高下的同时,必将会受到包括奥运赛场在内的全球市场的青睐。

作者: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