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与品牌的美丽邂逅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6-04-14 14:49

  如果一个工业品牌不能时尚化,不能与时代同行,那么,营造百年品牌或者保持这个品牌的生命力是否就成为一句空话?在这个消费者对商品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工业品牌是否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走一条时尚化的发展之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呢?

 

  对于那些经典工业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来说,新潮实用不仅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更蕴涵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时尚的工业品牌代表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需求的一致,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支持并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时尚化意味着工业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市场周期会越来越短,变化也会越来越快。但是,只有那些能够把握住不断变化的时代消费需求、结合超凡魅力设计理念的工业产品,才能引起品牌价值的急剧提升。
个性时尚的索尼和苹果

  1998年,斯蒂夫·乔布斯和英国设计师Jonathan Ive联手推出全透明设计的iMac,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200万台,拯救了快要“蔫”掉的苹果,并在时尚界中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此后,Ive更是一发不可收,推出了更加时尚与新潮的一系列电子工业产品:iBook、Cube、iPod、PowerBook G4……而PowerBook G4是目前最轻巧的17英寸笔记本电脑。这些透明、有着彩虹颜色的数码产品,彻底颠覆了电子工业产品的设计传统。在此之前,电子产品中所有的零件都被封在灰色或米色的金属壳内,是Ive将色彩和光线引入到了“灰暗”的计算机世界,开创了电子产品的透明天地。从那以后,U盘、随身听、音箱、手表……不少品牌都推出了透明系列。

  透明“苹果”的最大贡献是,它让很多消费者体会到,除了服饰以外的工业消费品也可以很时尚。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欧洲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是排斥日用品“时尚”化的。这些人私下认为,“时尚”就是给日常生活用品安了副花架子,对产品的细节毫无用处。为了扭转这个偏见,在上个世纪中叶,索尼公司发动了一场工业产品的时尚革命。

  50年前,当各家电子公司还在费劲地生产笨重的收音机时,一位名叫盛田昭夫的日本商人从贝尔实验室购买了晶体管专利,开始生产小的能放进衣服口袋的晶体管收音机。这种产品很快就抓住了追赶时髦的消费者的心。直到今天,由他创建的索尼公司依然是全球家用产品时尚化的先锋,其2001年推出的超薄VAIO系列笔记本电脑,更是将时尚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关数据表明,工业产品时尚的外表,已经成为吸引消费者的特质之一。近年夏天,电器行卖得最好的是镜面空调和嵌入式冰箱,因为它们时髦;而在购买MP3的过程中,首先考虑产品外形的消费者甚至已经超过了30%。很多人频频更换手机、数码相机、MP3……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淡化了产品的使用功能,更多地把工业产品当做时尚的配饰。
时尚化提升了品牌价值

  就像苹果的iPod一样,几乎每一件时尚化的产品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迅速提升了品牌的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时尚化的工业设计已成为各项竞争的动力之一。“好的设计是将我们与竞争对手区分开的最重要方法。” 三星电子首席执行官尹钟龙这样表达对产品设计的理解。其实不仅三星,索尼、东芝以及LG,都把品牌的时尚化视为摆脱同质化竞争,实施差异化品牌竞争策略的重要手段。时尚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材料、制造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都产生了影响。

  企业通过工业设计统一规划产品的形象,会在市场上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统一感。同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时尚又充满个性的外观与功能所造成的差异能够带来销售市场的优势,使产品产生象征意义,提高公司品牌的认同感。因此企业的品牌建设不单是一个企业标志的问题,与消费者最终紧密接触的产品形象才是品牌最核心的东西。好的产品形象是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认知符号,这种认知符号与企业形象结合将产生强大的合力,并体现出重要的商业区别。

  当然,工业品牌的时尚化并不只是简单地改变产品的外观,这需要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内在品质形象与外在视觉形象统一性的结果。在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中,企业应该从产品的原理、功能、结构、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包装、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整合策划,显示品牌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品牌效应。因此,时尚化的工业设计所带来的象征意义将成为今后中国工业品牌建设的核心之一。

  年轻的消费者把使用时尚的产品看作是代表一种时尚、脱俗的生活方式。很多工业品牌也非常清晰地认同了信息时代的特征和年轻一族的社会价值观及生活形态,在此基础上顺应、提炼消费者的需求,并用全球统一的时尚符号表达自己,生产出很多时尚新潮的产品。

  据了解,自身就拥有庞大设计中心的联想集团,在并购IBM PC业务后,花费大量的资金与美国的Ziba 工业设计公司合作前瞻性的产品设计项目。这说明部分中国企业在对工业设计的战略性认识上开始与国际接轨。可以想象,工业品牌与时尚美丽“邂逅”,后者作为工业设计的方向之一同产品研发与营销紧密结合,将为工业品牌产生更加惊人的价值。

作者--肖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