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谋中国市场 在华大规模"专利圈地"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3-02-28 17:28
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本月13日发表的最新统计显示,IBM以3288件专利再次跃居2002年美国发明专利最多的10家大公司榜首,这是IBM公司连续第10年成为当年赢得美国专利最多的企业。与此同时,日本企业佳能、NEC 、日立、松下、索尼和三菱等6家登上该排行榜,成为2002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最多企业排行榜的主力。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向日本企业学习,积极实施海外专利战略,以增强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日企“专利圈地”意在中国市场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部副部长王强分析认为,日本企业在美国获得的专利如此之多,不仅显示日本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也显示日本对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的重视。他说,日本企业以发明专利在美国圈占市场,这种情形也反映在中国市场上。
王强指出,就国别而言,目前在中国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外企业来自日本,其次才是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他说,一国企业对另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值高低,可以从它在该市场申请和获得专利的数量上体现出来,日本企业在华申请专利最多这一事实表明在所有国家中,日本企业最重视中国市场,它将专利作为竞争利器敲开和占领中国市场的愿望最为强烈。
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一直节节攀升,2001年的申请总量达13736件,获中国授权的职务发明专利量达3787件,占整个国外授权总量的1/3强,大有赶超所有英语国家申请总量的趋势。此外,2001年美国、德国、韩国以企业为主体来华申请职务发明专利的数量也十分可观,依次为7840件、3126件、1802件;获中国授权的职务发明专利量依次达2190件、1265件、680件,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长。
国外企业在中国进行的以发明申请为主的“圈地”,意在谋求未来20年内的市场优势;而国内企业的专利“圈地”仍多着力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且其专利权限仅有10年。业内人士认为,中外专利竞争的差距表明,我国企业欲争发明专利优势争夺国内外市场任务艰巨。
■国内企业平均每家只有三件专利
专利先行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惯用战略,但是与外国企业在中国加紧“专利圈地”及中国货在世界上大行其道的情形相反的是,中国企业到海外申请专利的数量很少。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部副部长王强介绍,在1999年前,中国在海外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一年只有300件左右,2000年、2001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才分别升至1027件、2070件(含在港澳台地区申请的130件),2001年获国外及地区授权的发明专利年均仅74件,而更多的中国企业由于缺乏战略眼光及资金问题导致忽视或者无力在国外申请专利,使得很多本应属于中国的知识产权落入他人之手,大大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圈地”能力和竞争力。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在国内申请量也难以令人乐观。据报道,2000年全国企业专利申请总量为45862件,若按全国有1.5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年申请量仅为3件。IBM、杜邦、日立、飞利浦等大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数万件,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上千件,有的高达1万件,如此多的有效专利成为他们称雄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资本。难怪国家知识产权局一位高层感叹说,如果有一天,中国的专利不是集中在专利局而是集中在中国企业手中,那么,中国经济就更加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