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日本的“知识产权立国”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3-03-21 17:28
日本的“知识产权立国”政策引人注目,日本贸易振兴会北京办事处知识产权室长日高贤治先生对此更有独特的见解,作为日本特许厅派驻的资深审查官,他对日本的发明创新有着切身的体验,与此相关的看法和观点,颇为深刻。
关于“知识产权立国”的起因和背景。日高先生说,早在1996年,时任日本特许厅长官的荒井寿光,就提出了这一政策的构想,“亲专利”政策就是这一国策的雏形。1996年年底,特许厅成立了“21世纪知识产权问题思考会”,专门研究、探讨政策,并向政府提出建议。
在荒井寿光任职的两年多,特许厅整合有关政策,修改相关的法令。但当时还远未形成像现在这样的气候。其主要原因是,虽然日本的经济问题己渐显端倪,但大家的信心仍很足。然而,荒井寿光却根据当时的形势判断出其严重性。后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切身感到了来自中国的经济竞争压力,最终使日本意识到不重视知识产权政策,将会面临很大的问题,社会意识达到了一致。当然,现在看来,如日本媒体所持的观点,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与日本经济的互补性,并非只是威胁。故日本对华的投资额和贸易额都有持续的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日本将“知识产权立国”作为国策,起因来自特许厅的敏感,发展则全靠政府的重视。
关于“知识产权立国”的意义。日高先生认为,技术和产品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基础科学的研究,二是应用科学的发展,第三则是产品化和产业化。日本以前的制造业是很发达的,但就第三阶段而言,目前的日本已不如中国了。相对来讲,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日本不仅具有对华的优势,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相应的地位。
因此,日本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高尖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而其制造和生产则可以放在中国。日本的战略是将创新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留在国内,而普及生产的第三阶段输出国外。随着日本把产品的制造放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专利使用费的收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日本每年付给美国大量的专利使用费,而现在,日本也开始收取专利使用费了,例如在DVD专利收费事件中。日本也要走美国的贸易之路,即扩大技术贸易份额,这是“知识产权立国”的外在表现形式,且巳成为现实。
据日高先生介绍,目前在日本的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中国制造的,很少是日本自己制造。产品和技术都有一个发展曲线,即创新阶段和普及阶段,像DVD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寿命也就2~3年,创新阶段在日本完成和实现产业化,而普及阶段则转移到国外,这就是日本的发展战略。日本并不担心日本工业由此而被掏空,就是因为高附加值的制造领域或阶段仍继续留在了日本国内
而在这当中,专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DVD为例,其最初的最高价格是10万日元,经过3、4年的发展后,目前是2万日元,可见利润的下滑空间,再转移到国外,靠专利使用费来获取利润就成为主要手段了。日本的制造业要通过这样的循环进行生存。在此大环境下,日本特许厅的作用呢?日高先生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专利,这是制造业技术立国的基础,同时也是比较了日本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后所得出的结论。
众所周知,以计算机软件、电影和音像制品为代表的美国著作权优势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日本在此领域只是漫画和卡通有一席之地。相比较而言,日本在专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日本在专利的申请数量上依然是世界大国。但日高先生说,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地提升专利申请的质量,这是日本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日本受制于人的弱处所在。例如,彩色电视机虽然是日本的强项,但目前仍在向美国公司交纳大量的专利使用费;即便是在数字照相机领域也是如此,技术进出口方面,日本的贸易赤字和美国的贸易黑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高科技领域包括家电产品方面,基本专利还是由美国所控制,这就形成了下面的现象,即美国虽然不生产那么多的产品,但却收取了很多的专利使用费。日本要做到像美国一样,实现新的攀升,就必须从生产制造向应用技术直至科学研究进军。
日本社会对“选择”和“集中”两词使用的频率很高。和美国相比,日本要选择自己最强的强项,集中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经确定了8个发展的战略领域,日高先生强调在这8个领域要重视和利用专利政策。
日高先生回顾说,当日本出现“泡沫经济”后,经济产业省就开始寻求对策,有的坚持要全面发展,从螺丝钉到计算机,而当时从事这两种极端代表的工作人员的收人相差并不悬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再发展低端领域已无必要,应该让其流向国外。10年的发展证明,全面发展的想法是错误的,低端的东西流向东南亚是很自然的。
;
日本在知识产权战略中为什么没有突出商标呢?众所周知,专利和著作权多属于原始性的创新,而商标则多是附在技术产品上的贴牌,姚明参加NBA后诞生了20多件自己的商标,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商标与其依附物的关系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次,就面世后的成功而言,商标是漫长的积累,远非如前者的“立竿见影”……
日本的研究多为改良,很少能够做出让世界吃惊的发明。尤其是在基础科学领域,必须给予独创思想以充分的空间,提倡宽容。比较来说,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吸引了各国的人才。日本必须对文化环境进行革新,否则,“知识产权立国”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从此意义上看,“知识产权立国”不仅是国策战略上的转变,更要在民族文化意识上进行变更。现实中,日本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
作者:马秀山